抑鬱症 101:認識及處理情緒低落的指南

抑鬱症 101:認識及處理情緒低落的指南

你試過身邊有朋友或同學情緒低落、又或是對平常喜歡做的事情失去興趣嗎?短暫地情緒低落並不罕見,通常幾天內便會好轉。但如果持續情緒低落,並且情況惡化,便有機會是患上了更嚴重的情緒病 —— 抑鬱症 (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, MDD)。

抑鬱症患者不只情緒低落,徵狀更可能影響到患者生活,不能如常學習、工作、享受生活。抑鬱症更有可能讓人產生自殺念頭、自我傷害。但抑鬱症實際上是什麼,又是什麼原因導致抑鬱症發作呢?如果自己或是認識的人深陷抑鬱,又該如何自救,或是幫助朋友呢?

抑鬱症是什麼?

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情緒病,主要的徵狀包括情緒持續低落,及/或對平日喜愛的事物和活動失去興趣。

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徵狀:

情緒
  • 持續感到悲傷和負面情緒(例如:易怒、無助、絕望、內疚、沒有價值)
  • 對平日喜愛的事物或活動失去興趣,無法享受箇中樂趣
行為
  • 不再進行平日喜愛的活動或嗜好
  • 行動明顯變得遲緩或急躁,較往常寡言或/和對話較往常緩慢
  • 疏遠他人(例如:拒絕參加朋友聚會)
  • 自我傷害
  • 企圖自殺或計劃自殺(例如:寫下遺書或把珍貴物品送予他人)
思想
  • 不停自我批評,自尊心低
  • 無法集中精神、思考遲緩、猶豫不決
  • 出現令人感到無助和絕望的想法
  • 浮現自我傷害、死亡或自殺的念頭
生理
  • 疲憊、缺乏精力
  • 由於食慾的改變導致體重有明顯變動(即一個月內有超過5%的體重變化)
  • 身體部位出現不明身心痛症
  • 睡眠障礙:失眠(例如:難以入睡,時睡時醒)或嗜睡

如果以上徵狀幾乎佔據每天大部分時間,並持續兩星期或以上,請及早向醫生或其他心理健康專業人士尋求協助。

誤解1: 抑鬱症只是情緒低落

上述多個抑鬱症狀,可引致患者明顯的情緒困擾,更會影響日常生活,包括學業、社交和個人等不同層面。例如:無法遞交作業、缺課或逃避社交聚會。

誤解 2: 抑鬱症很罕見

恰恰相反,世界衛生組織(WHO)估計約有5%的成人患有抑鬱症(2023年)。抑鬱症並不罕見。對受抑鬱症影響的人來說,適時的支援和治療是至關重要的。

如你認為自己的安全正受威脅,或有可能傷害自己,請立即聯絡緊急服務或香港中文大學的24 小時情緒支援熱線 (5400 2055)。你的健康和安全非常重要,心理健康專業人士可隨時提供幫助。

抑鬱症有什麼成因?

誤解 3:患上抑鬱症代表我很軟弱嗎?

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,而非個人缺陷。它是一種複雜的疾病,由遺傳、生理、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影響所致,並非因為個人意志力不夠強大。

 抑鬱症病發受不同因素影響,包括:

生理因素:

  • 遺傳傾向 (Genetic Predisposition):家族病史裏有抑鬱症有可能會增加患病的風險。
  • 腦神經傳遞物質失衡:腦內的神經傳遞物質(血清素和多巴胺等)失衡。

心理因素:

  • 性格特質:悲觀或完美主義者可能會增加患上抑鬱症的風險。
  • 認知偏差:固執和偏頗的思維模式亦可能會增加患上抑鬱症的風險,例如:只關注負面訊息、忽視正面訊息,或把個別缺點或失敗歸咎到整體的自我形象上。

環境因素(以下是大學生常見的壓力來源):

  • 學業壓力: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追求卓越表現,可能會讓人感到不勝重負。面對沉重的工作量,若沒有有效的學習方法便更讓人感到吃力。
  • 社交:結交新朋友、融入新群體、維持舊有的人際關係,適應思鄉情懷都是常見的煩惱。
  • 生活方式的改變:適應大學生活、管理財政或與家人分別等。
  • 創傷經歷(例如:身體或精神虐待、親人去世等)
  • 物質影響(例如:酗酒、藥物濫用等)

了解抑鬱症的各方面成因,不僅可以幫我們消除誤解,還有助我們對症下藥,尋求對自己更有效的治療和支援。

治療抑鬱症有什麽方法?

很多方法都能有效治療抑鬱症,以下是其中兩種:

  • 心理輔導:實證為本的心理治療方法,例如認知行為療法(CBT)。心理健康及輔導中心(Wellness and Counselling Centre, WACC)為所有已註冊的中大全日制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輔導服務,輔導員會進行全面評估,審視同學的認知和行為模式,以便更深入理解同學情況並協助同學迎難而上。
  • 藥物治療:必要時,精神科醫生可能會處方抗抑鬱藥物,以增強腦內血清素的傳遞。如果你對藥效有任何疑問,請向醫生諮詢專業意見。

越早尋求協助,越能提高治療成效。因此,主動求助除了可以守護你的心理健康,更能確保你從治療中獲得最佳成效。

預防和管理抑鬱症的自助技巧

如果確診抑鬱症,除了尋求心理健康專業人士的幫助外,還有一些自助技巧,可支持你走向復元並預防復發:

誤解 4:隨時間流逝,自然不再情緒低落?

我們普遍認為,應該等到 「感覺好一點」,才重拾喜愛的活動或嗜好。我們相信自己需要先克服低落或其他負面情緒、重拾動力,才能參與有意義的活動或行為。

 然而,往往只要我們先採取行動上的改變,情緒便會跟著開始好轉。我們被動地等待情緒好轉往往成效不大。

積極面對是管理並預防抑鬱症的關鍵。以下是一些生活的小技巧:

  1. 重拾興趣愛好:每天撥出時間參與你曾熱愛的活動,發掘活動的不同面向。
  2. 參與社交活動:即使很困難,也盡量嘗試參與社交活動。簡單地和朋友喝杯珍珠奶茶,都有可能舒緩情緒。保持人際連結至關重要。
  3. 培養健康的習慣:
    • 運動:散步是不錯的選擇
    • 規律睡眠:盡可能保持作息規律
    • 飲食:按時進食並保持均衡飲食,能穩定你的情緒和能量水平
    • 時間管理:使用日程表或應用程式來規劃完成作業和準備考試的時間,避免「臨急抱佛脚」
  4. 靜觀與放鬆:練習冥想、瑜伽或參加壓力管理工作坊。請密切關注心理健康及輔導中心(WACC)網站,以得知我們接下來舉辦的心理健康活動
  5. 善用校園資源、:善用現有資源包括:心理健康及輔導中心(WACC)大學醫務處(UMSO)等服務,學術導師亦可以提供幫助。

 總結

抑鬱症在大學生中並不罕見,只要採取適當的方法支援,我們是可以預防和管理抑鬱症的。及早覺察抑鬱症狀,並採取行動,或會有很不一樣的結果。在必要時記得尋求協助。

你並不孤單,有了支持,相信你便能自信滿滿地應對這項挑戰。

 參考資料

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. (2013).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(5th ed.).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.

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. (2023). Depressive disorder (depression)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who.int/news-room/fact-sheets/detail/depression#:~:text=An%20estimated%203.8%25%20of%20the,world%20have%20depression%20(1)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