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爲電子產品的主人

愈按愈失落?成爲電子產品的主人

電子產品早己融入生活,我們依賴網絡平台獲取資訊、社交媒體與朋友聯絡。不過,你可有留意它對心理健康的影響?

現今科技日新月異,我們透過各式電子產品努力地與外界連結,卻忽略了與內心深處的自己相處。即使看似不是「孤身一人」,為何還是感到愈發寂寞?一則則快訊或讓我們感到混亂無措,難以集中精神,也疲於追蹤朋友在社交平台上的更新……還來不及疏理思緒,電話「叮」一聲又把我們扯回「喧鬧」的漩渦。

我們在善用電子產品的同時,如何避免陷入更寂寞和難以自控的情形?

 

電子產品主宰了我嗎?

當你發覺自己被電子產品主宰,過分依賴上網,便有可能發展為成癮行為。這是匹兹堡大學所設定的「網路成癮症」檢測標準。同學們,你有沒有出現以下情況?

  1. 全神貫注上網或線上活動,且下線後仍繼續想著上網時的情形。
  2. 覺得需要花更多時間在線上活動才能得到滿足。
  3. 曾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上網,但並沒有成功。
  4. 企圖減少或停止使用網絡時,會覺得沮喪、心情低落或煩躁。
  5. 上網時數與頻率越來越超出預期。
  6. 因上網而對人際關係、工作、學業、生活、甚至健康構成負面影響。
  7. 曾向家人、朋友或他人說謊,隱瞞上網的時數與頻密程度。
  8. 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嘗試釋放一些感覺,如無助感、罪惡感、焦慮或沮喪。

如果以上八項情況中,出現五項或以上,便有機會是出現了「網絡成癮」的情況。

 

電子產品和網絡世界有損無益嗎?

凡事總是雙刃劍,網絡世界也不是只剩壞處。美國一份醫學雜誌刊登的研究報告指出,醫生打機技術越高,手術成效也越高。而中文大學亦有研究顯示,學生在網上討論會較課堂討論更具批判思考,更少受面子和他人身份地位等因素干預,可見網絡對學生也有正面的影響。

因此,最重要是我們能當上電子產品的主人,保持自律和自制,學習以電子產品以外的方式好好照顧自己的心靈。每天不妨抽丁點時間遠離電子產品,透過寫作等方式釋放自己的思緒及壓抑,在「me time」的一刻好好與自己交流。

 

重拾自主的八大方法

若你發現自己對使用社交平台、上網有著過分的心理依賴,可嘗試用以下的自助法:

  1. 嘗試列出沉迷上網的五項壞處及戒除網癮的五項好處。
  2. 改變上網習慣,考慮關閉訊息通知功能,或在使用社交平台/電子產品前先進行其他活動,如:吃零食、散步、看書,減少使用電子產品的慾望或衝動。
  3. 記錄一週的上網時數,並訂定減少上網時數的目標:以本週為標準,每週減少百分之十的使用時間,若達標的話便獎勵自己。
  4. 限制每次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,並安排上網後的工作或活動,更可預先調較鬧鐘,並將鬧鐘放在遠處。
  5. 列出因過度使用電子產品而錯失的活動,想想是否值得,並盡快進行一至兩項已錯過的活動。
  6. 學習多種減壓方法及鬆弛技巧,培養其他課餘興趣及社交活動,以平衡生活。
  7. 若許可的話,到圖書館或閱讀室溫習;關掉電子用品,或讓他人代爲保管,盡量遠離誘惑。
  8. 尋求朋友或家人的支持和建議。

各位 「迷網」的同學,不妨試試以上的自助法,重新成為電子產品的主人。如有需要,亦可尋求輔導員的協助